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全选: 显示/隐藏图片
2023年南京农业病虫害图像识别数据集
王伯元, 管志浩, 杨杨, 胡林, 王晓丽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2): 91-96.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214
摘要907)   HTML136)    PDF (4768KB)(913)   

农业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准确、高效地检测和识别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一个综合的农业病虫害数据集,由农业虫害检测数据集、农业病害检测数据集、农业病害分类数据集和水稻表型分割数据集组成,包含55个类别、48576张,共4.14 GB的图像样本。从公开数据源和学术论文中收集和整理数据,保证了数据集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在数据的筛选、清洗和标注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证措施,以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数据集可用于农业病虫害识别和水稻表型鉴定等农业视觉任务,能够为农业病虫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数据技术在猪肉价格预测与调控上的探索与应用
金语泽, 贾昕为, 赖望峰, 周宏立, 陈乃赫, 李涛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126-134.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21
摘要629)   HTML37)    PDF (438KB)(210)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养猪户利益,也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预测未来猪肉价格走势,科学管控生猪市场价格,对推进我国生猪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生猪生产的生物周期和生产的连续性特点,构建生猪出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猪肉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出未来10个月的猪肉产量。再结合我国受猪肉消费习惯影响,致使猪肉需求量呈现明显季节性周期波动的特点,采用STL时间序列分解法,从猪肉交易数据中提炼出月度季节性波动趋势,预测月度猪肉需求量。基于定价模型中供需法则,使用最小二乘法约束法,构建猪肉供应量和需求量比与猪肉价格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未来10个月猪肉价格进行预测,并测算出猪肉供需均衡价格。本研究使用农业农村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系统中2016至2022年猪肉相关数据,预测猪肉价格相对误差约10%。当预测的猪肉供应量与需求量比出现偏离时,猪肉价格将偏离供需均衡价格,模型能够通过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进口量和投放量来调节猪肉供应量,从而调控未来猪肉价格走势。本研究提供了通过调整影响猪肉供应量的核心因素来调节未来猪肉价格走势的思路和方法,旨在科学预测猪肉供需量及未来价格走势,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及时调控猪肉供给,促进各时刻的猪肉供需均衡,猪肉价格稳定在供需均衡的合理区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农田瓢虫数据集
刘兴龙, 王宇, 王晓曦, 王克勤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39-44.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5
摘要242)   HTML10)    PDF (1076KB)(147)   

捕食性瓢虫是控制农田虫害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可取食蚜虫、木虱、粉虱、蚧壳虫及部分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卵、低龄幼虫和蛹。农田常见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多异瓢虫、七星瓢虫等,对农田虫害有较强的持续控制作用。黑龙江农作物种植区域辽阔,生态类型多样,农田天敌昆虫利用潜力大。在本工作中,文章通过人工调查和马氏网采集的方法,根据《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监测任务规范》要求,在作物生长季对哈尔滨地区玉米、大豆、小麦田的瓢虫数量和种类进行监测,并采集了生境情况等信息,建立哈尔滨农田瓢虫种群动态数据集,为本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虫害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1年云南楚雄地区云南红梨等作物上瓢虫数据集
张文明, 黄传涛, 孙永海, 侯开雄, 鲁敏, 王文静, 飞从志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87-93.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12
摘要233)   HTML8)    PDF (1534KB)(156)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堪称世界生物的标本库。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滇南热区和滇西北高寒区生物交汇带,气候类型独特,囊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7个农业气候类型,农业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优异天敌资源的储备富足。瓢虫作为云南地区重要天敌资源之一,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有着巨大潜力。目前对楚雄农田环境中瓢虫等天敌资源的调查报道较少。文章研究从2018年起,连续4年对当地红梨园中的瓢虫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记录生境情况。通过人工调查与马来氏网收集昆虫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鉴定瓢虫共16个属30多个种。文章数据集提供了地方瓢虫资源的基础数据,为分析当地瓢虫的多样性、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提供依据,为有效利用当地农田天敌瓢虫的资源提供了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荔枝园瓢虫、蜘蛛数据集
郑贵朝, 刘爱媚, 郑汉军, 范俊强, 萧文意, 田智扬, 莫晓茹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80-86.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11
摘要217)   HTML10)    PDF (1354KB)(104)   

瓢虫和蜘蛛是农林生产中许多害虫的天敌。东莞市是广东荔枝的传统产区,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沿海丘陵地带。当地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荔枝园瓢虫、蜘蛛物种丰富,具有很好的研究与开发潜力。文章记录了广东省东莞市荔枝园天敌监测点2018—2021年期间,采用扫网和马来氏网收集法,所调查的荔枝园瓢虫和蜘蛛两类天敌的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地点、环境、天敌物种、数量及图片、标本信息等。所获得的瓢虫分属5亚科11属,蜘蛛分属15科27属。该数据集可以用于开展荔枝园瓢虫、蜘蛛的种群动态研究,还可以与果园农事操作进行联合分析,以优化荔枝害虫防治等管理策略。该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荔枝园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态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生态系统天敌资源的调查与保藏方法
吕佳乐, 王振辉, 徐学农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5-1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1
摘要211)   HTML20)    PDF (1314KB)(121)   

天敌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有必要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系统性的调查摸清家底,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保藏。农业农村部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旨在对农业生产中的多种要素开展科学观察与监测、建立农业科学观测工作网络、分析复杂系统中各类要素的相互关系、并总结科学规律。该工作于2017年启动,共设包括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以下简称“天敌中心”)在内的10个学科领域中心。5年来,天敌中心已经组织下属百余观测实验点连续开展天敌资源调查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标本。文章介绍了天敌中心对天敌资源所采用的主要调查及保藏方法。目前,采用人工调查与马来氏网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对天敌资源进行了系统长期调查,建立了描述性信息和图像信息“采集-录入-审核-保藏”流程及相应数据库,以及与数据库相匹配的标本库,同时强调了“纳天敌资源于大自然中”的就地保护理念。文章也探讨了依托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开展天敌资源调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必须建立“内部加强”与“外部辅助”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在体系内部积极寻求政策与项目支持,打牢工作基本盘;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广泛开展“公民科学”作为辅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工作长期运行、数据覆盖全面、积累稳中有增。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2021年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田瓢虫数据集
周淑香, 李小宇, 高芃, 高月波, 苏前富, 赫思聪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33-38.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4
摘要193)   HTML13)    PDF (1086KB)(72)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玉米虫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玉米产量和质量。瓢虫是蚜虫、叶螨、玉米螟等玉米害虫的主要天敌,对玉米害虫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明确玉米田天敌瓢虫的资源状况和种群动态对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制定合理的害虫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连续3年对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田天敌瓢虫资源和优势种群异色瓢虫种群动态进行定点监测,同时采用马来氏网收集昆虫标本作为补充。本研究获取了当地天敌瓢虫资源状况和种群动态的第一手数据,采集制作了大量的瓢虫标本,拍摄了高质量的调查地环境和天敌照片,建立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田瓢虫数据集。数据调查频率高、时间长、方法稳定,为天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1年江苏省盐城地区捕食性天敌数据集
蒋颖洁, 孙星星, 顾慧玲, 王凡, 王凯, 李红阳, 高波, 胡积祥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45-51.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6
摘要184)   HTML11)    PDF (1162KB)(127)   

天敌昆虫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在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盐城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可利用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主产区,作为农业大市,积极挖掘和利用天敌资源意义重大。为了摸清盐城本地天敌多样性、优势种群结构及其时空动态等信息,自2018年起,采用盘拍法、马来氏网收集法等方法对盐城的捕食性天敌种类、数量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调查收集,并结合天敌物种的图片信息和采集地的图片信息形成了盐城地区捕食性天敌数据集。文章数据集包含了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蜘蛛等捕食性天敌的物种信息、图片信息,生境信息、以及种群数量等信息;本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为充分了解盐城地区捕食性天敌资源情况提供了基础,可用于明确本地天敌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评价和利用优势物种资源、促进本地区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0年河北省衡水地区瓢虫等天敌数据集
何晓庆, 方美娟, 刘冬, 王志杰, 王玉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16-23.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2
摘要178)   HTML20)    PDF (904KB)(143)   

衡水市是传统农业大市,是华北平原的粮仓和京津冀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探究本地瓢虫等天敌资源及其发生情况对开展和促进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数据采集地点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护驾迟试验站内,站内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瓢虫等天敌资源丰富。本论文集包含了2018—2020年试验站内瓢虫等天敌资源及种群动态数据、马来氏网昆虫收集相关情况等,同时还记录了调查地点的环境、生态、气候等数据,其中天敌资源、种群动态和马来氏网数据共312条,照片918张,标本瓶51瓶,气象数据1408条。本数据集为明确衡水地区天敌的资源家底、分析发生与种群动态、比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天敌的影响提供数据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2021年浙江杭州茶园瓢虫种类和动态数据集
周孝贵, 唐美君, 郭华伟, 姚惠明, 肖强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52-59.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7
摘要175)   HTML6)    PDF (1364KB)(108)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从而控制害虫种群的自然增长是害虫生态调控的核心,也是通过增强天敌种群的控害能力来实现茶园害虫种群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措施。捕食性瓢虫是茶园中最重要的天敌类群之一,对蚜虫、粉虱、蚧类和螨类等多种小型茶树害虫种群有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然而茶园中瓢虫类天敌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的长期监测研究十分有限。文章研究通过调查收集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茶园中的瓢虫资源种类,定位监测异色瓢虫和红点唇瓢虫等优势种的发生动态,建立了1个包含监测数据、茶园环境照片、瓢虫生态和标本照片的浙江杭州茶园瓢虫种类与动态数据集。这为深入认识茶园瓢虫种类和动态发生规律提供依据,也为今后开发瓢虫保护利用和图像识别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0年湖北省鄂东地区茶树上瓢虫、蜘蛛数据集
丛胜波, 杨甜甜, 许冬, 杨妮娜, 武怀恒, 王玲, 尹海辰, 李文静, 万鹏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60-66.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8
摘要169)   HTML5)    PDF (1187KB)(92)   

蜘蛛和瓢虫是茶园内占优势种群数量的捕食性天敌,其在田间能取食多种重要害虫,在害虫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湖北省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之一,茶园内天敌昆虫资源数据可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关于湖北省内各茶叶主产区的天敌昆虫资源研究较少,数据不足。文章研究选取蜘蛛和瓢虫为对象,通过多频率、长期、定点调查,系统地整理了鄂东地区茶园内天敌类群及其种群动态,共收集瓢虫种类10种,蜘蛛涵盖14个科。通过拍摄,收集了田间环境和瓢虫、蜘蛛的原始图像数据,共计373张。该数据集是首次对鄂东地区茶园天敌的系统研究,对于了解天敌与气候环境关系,开发天敌图像自动识别系统,丰富湖北省茶园天敌昆虫资源本底数据,挖掘并利用优势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瓢虫数据集
张玲, 张莹莹, 石爱丽, 郑然, 张婷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24-32.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3
摘要168)   HTML11)    PDF (1133KB)(100)   

在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捕食性昆虫资源,它们在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瓢虫类天敌是应用相对广泛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一部分已经实现商品化生产。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防风固沙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承德市,该地区昆虫资源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为了促进该地区瓢虫多样性数据积累和国家层面的天地大数据化共享与发展,本研究历时4年,选取当地主要大田作物,采取马来氏网收集和人工定点两种调查方法,定点、定期对承德市隆化县大田作物的瓢虫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了采集地不同种类瓢虫的种群数量统计数据、生态图片、标本图片及采集地环境图片等,建立了2018—2021年承德市隆化县农田作物上瓢虫数据集,为当地农业开展优势天敌利用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建立天敌识别系统提供大量基础数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内蒙古无人机马铃薯图像数据集
胡天赐, 王瑞利, 蒋呈祥, 白涛, 胡林, 王晓丽, 郭雷风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40-4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2
摘要161)   HTML13)    PDF (911KB)(33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是其高产量的基础性保障。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方式也日益趋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无人机是作物植保和生长监测的重要工具,无人机光谱数据在作物识别、作物生长状况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光谱数据及图像数据在马铃薯生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文章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不同高度的多光谱影像,并对地面的马铃薯叶片数据进行采集,经过人工检查和整理构建了论文数据集。数据采集地点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两块成熟期种薯试验田,采集时间为2022年8月13日、16日和18日,期间共完成了3次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光谱数据及图像数据采集。本文数据集的光谱数据完整,叶片数据清晰,可为马铃薯作物识别、种植面积估测以及成熟期期间不同日期的马铃薯相关植被指数变化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1年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特殊生境捕食性天敌数据集
何宗娥, 孔子艺, 耿岗, 张世栋, 袁稷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94-101.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13
摘要156)   HTML14)    PDF (1398KB)(69)   

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具有多风少雨、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海拔高、温差大等特点,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1年德令哈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1.86万hm2,主要种植枸杞、春小麦、油菜、豆类、薯类等农作物,且当地气候尤其适宜枸杞生长。该地区农作物害虫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未曾开展,而捕食性天敌在生产绿色产品、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研究自2018—2021年,采用田间直接调查法开展枸杞种植园中捕食性天敌资源调查和种群动态监测,同时在农田安装马氏网收集昆虫信息,构成德令哈地区捕食性天敌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监测中所收集和分拣到的瓢虫、食蚜蝇、草蛉、褐蛉及蜘蛛等天敌物种、数量、图片信息,以及监测地点的环境和气象信息。为今后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2021年广东省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数据集
宋子伟, 郑苑, 张宝鑫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74-79.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10
摘要154)   HTML7)    PDF (779KB)(74)   

广东柑橘园天敌种类丰富,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日益成为柑橘种植过程中农药减量的主要措施。植绥螨是柑橘园中最常见的天敌类群,对柑橘害螨及小型害虫的发生危害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因此,明确柑橘上植绥螨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对于开展植绥螨的保护利用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香橼柠檬、红美人和沙糖橘分别是广东地方特色、新引进和广泛种植的3种不同的柑橘类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文章研究通过调查采集不同柑橘品种上的植绥螨,制作玻片标本,获取植绥螨种类的主要特征数据,以及不同种类植绥螨的种群动态变化数据,可为优势植绥螨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对不同生境、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控措施对优势植绥螨类群变化的研究,可为筛选柑橘园自然控制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三省2020-2022年间10 m空间分辨率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
申格, 刘航, 李丹丹, 陈实, 邹金秋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2): 2-8.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202
摘要153)   HTML30)    PDF (1074KB)(185)   

及时准确地获取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对于农业生产管理、种植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北三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为研究区,基于哨兵二号(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建立每一省份特定年份的耕地与非耕地样本12个月份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库;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计算平台,依据耕地与非耕地样本的NDVI的差异性特征进行监督分类,建立了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等东北三省2020—2022年间逐年10 m空间分辨率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该数据集为东北地区最近年份的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更新,可为该地区的黑土地科学保护、“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以及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服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2020年湖南省常德柑橘园瓢虫数据集
诸凤丹, 朱益祥, 薛波, 李兵, 赵腾, 李文正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67-73.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20409
摘要143)   HTML8)    PDF (1446KB)(54)   

常德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柑橘产业是本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每年柑橘害虫的危害会给橘农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瓢虫是柑橘园中重要天敌昆虫之一,湖南柑橘园瓢虫种类丰富,对控制橘园害虫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而持久的作用。调查本地天敌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天敌资源的第一步。文章研究通过定时定点的调查采集柑橘园瓢虫资源,拍摄大量环境和生态标本照片,建立数据集。内含2018—2020年之间15种天敌瓢虫如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红点唇瓢虫等在柑橘园中的发生情况,共有环境照片105张、生态标本照片1 206张,样本瓶照片43张。本数据集中的橘园瓢虫种类的主要特征数据和种群动态变化数据,可为柑橘优势瓢虫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可为瓢虫鉴定和昆虫智能识别系统构建提供大量素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迎接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的提速发展
周国民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1-1.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1
摘要142)   HTML34)    PDF (163KB)(10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0-2020年广东省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空间分布数据集
蔡惠娜, 王瑞源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2): 9-1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203
摘要137)   HTML26)    PDF (3149KB)(124)   

红树林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指标作用,为生态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价值。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红树林资源出现急剧减少。文章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Landsat和2015年、2020年Sentinel-2影像,通过决策树分类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实地踏勘调查,提取各年份红树林空间分布及面积,产出2000—2020年淇澳岛红树林空间分布数据集。文章数据集可解析红树林的空间动态演变,可为淇澳岛红树林动态变化规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及为珠海市和广东省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弥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业强国战略——兼评国家数据局成立
李勇, 李乾川, 周益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15-17.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6
摘要135)   HTML12)    PDF (324KB)(11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河南工业大学储粮害虫图像数据集
于俊伟, 翟付品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2): 85-90.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213
摘要127)   HTML23)    PDF (903KB)(154)   

储粮害虫是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因素,对粮食害虫早期活动进行检测和监控是减少储粮损失的必要且合适的防控措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测方法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储粮害虫检测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数据集的质量往往决定了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学到的知识水平,因此构建专门用于储粮害虫图像检测和计数的数据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数据集GrainPest包含500幅粮虫原始图像、500幅像素级显著目标标注图像、420个害虫检测目标框标注文件和500条粮虫数量数据。数据集涵盖了玉米象、麦蛾、谷蠹、玉米螟、大谷盗、蚕豆象、米象、咖啡豆象、绿豆象、印度谷螟等主要粮食害虫,图像背景涉及小麦、玉米、大米、稻谷、绿豆、蚕豆等常见粮食。由于实际检测中有很多粮食是未感染虫害的,因此数据集还包含了80幅不含害虫目标的纯粮食背景图像,这增加了害虫显著性检测的难度。本数据集提供了一个多样性的粮虫图像基准数据集,旨在促进深度学习在储粮害虫显著性检测、目标检测和粮虫计数方面的研究,为降低粮食储藏损失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卫片执法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惠州市惠阳区为例
刘欢, 贾建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108-11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9
摘要122)   HTML3)    PDF (2404KB)(37)   

土地卫片执法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给定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管理提供基础依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卫片执法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使得针对某一地区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更可获得。文章基于惠州市惠阳区2017—2021年的土地卫片执法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表明:惠阳区2017—2021年间土地利用面积大幅增加,尤其是交通运输用地、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占比不断升高,每年仍有一定数量耕地被占用,淡水街道、秋长街道、新圩镇和镇隆镇等临深镇街的交通运输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具有明显区位意义,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临深聚集效应显著。论文建议当地政府应加强土地利用类型优化布局、均衡发展和耕地保护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再生稻溯源追踪平台研发
管博伦, 董伟, 张立平, 杨前进, 汪焱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55-67.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4
摘要121)   HTML6)    PDF (2173KB)(65)   

【目的】再生稻由于售价高、品相出色、味道香、绿色无农药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市场上以次充好、防伪难等现象的发生让再生稻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控再生稻的生产和市场进入成为了重点。【方法】文章详细分析了再生稻实际生产需求和数据格式要求,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物流体系,从需求分析、技术架构、溯源数据格式、系统体系架构和系统功能分析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再生稻溯源追踪平台的研发过程和核心功能体系。【结果】再生稻溯源追踪平台,实现了再生稻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可监控、可追溯、可管理、可分析和可拓展的功能体系,保障了市场上再生稻米的质量可靠、生产过程中的种植数据可信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提升了消费者对再生稻的品质和信息信任度。【展望】目前再生稻溯源追踪平台主要针对再生稻从种植到销售全周期过程的信息追踪和管理,未来在生产和销售数据充足的基础上可结合农业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从生产上开展无人精准种植,建立更加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的种植过程;在销售过程中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产销模型,建立更加有效的产销模式;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可信,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帮助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沿领域国内外典型数据库调研与启示
段博文, 王卷乐, 石蕾, 高孟绪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46-54.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3
摘要119)   HTML7)    PDF (1069KB)(96)   

科学数据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价值链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科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9大前沿领域。及时掌握这些前沿领域的科学数据共享现状和需求,对于更好地加强我国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并发挥数据对前沿领域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文章跟踪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深地、深海以及可持续发展9大领域数据库国内外进展,从数据资源情况、数据库/平台整合能力、应用服务以及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以在海洋和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德国PANGAEA数据库为代表,剖析其在组织架构、技术运维和运营管理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总结提出面向我国前沿领域需求的科学数据治理和发展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2017年优势产区落叶果树农家品种资源调查数据集
代国威, 刘婷婷, 李好先, 胡林, 樊景超, 曹尚银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24-28.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9
摘要118)   HTML13)    PDF (300KB)(64)   

果树资源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种质资源。我国的落叶果树品种资源是国家农业战略性资源,收集和保存落叶果树品种种质资源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可以为果树资源育种工作者选育优良果树品种提供更多优异的原始材料。文章数据集收集了13个落叶果树农家品种树种的序号、调查编号、品种名、品种拉丁名、样本类型、所属树种、提供人和调查人的姓名、电话及地址、调查地点、海拔、经纬度、生境信息、植株情况、植物学特性、果实性状、生物学习性与品种评价等数据。果树基本性状按照《果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表,所有资源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均由相关树种专家多次实地调查访问农家品种资源所在地获取,果树农家品种资源鉴定信息参考中国植物物种数据库,获取的数据按照指定汇交格式形成规范的数据集,并命名为《2012—2017年优势产区落叶果树农家品种资源调查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国内濒临灭绝及具有特异农艺性状的落叶果树农家品种资源,可为我国果树资源保存和育种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呼亚杰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68-7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5
摘要114)   HTML7)    PDF (3269KB)(122)   

为了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消除潜在风险隐患,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文章作者探索通过建设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分析平台,实现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流量异常监测、事件安全预警、攻击追踪溯源、全景可视化展示等,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安全挑战。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分析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全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威胁异常排除、攻击事件处置,从而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了安全设备告警、网络及服务器日志、全网关键节点流量数据、管理数据等多源异构网络安全数据标准化;实现了集网络入侵、横向威胁、攻击者追踪溯源、资产威胁和应用安全等为一体的全局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实现了网络安全状况、攻击监测处置等全流程安全防御可视化展示;实现了全网络安全防御一体化,有力保障了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防范了病毒木马等造成的破坏活动,极大提高了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快速发现和应急处置能力,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高效的防护手段。通过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分析平台建设,为网络安全数据治理、一体化安全监测防御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路径,其建设思路为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提供了实践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敌昆虫数据资源专刊”介绍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 4 (4): 3-3.  
摘要114)   HTML24)    PDF (572KB)(9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开发应用
韩旭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5-7.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3
摘要113)   HTML18)    PDF (302KB)(9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数据要素的几点认识
杜小勇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8-10.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4
摘要108)   HTML11)    PDF (450KB)(9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牢牢抓住数字变革新机遇 强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王小兵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2-4.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2
摘要103)   HTML17)    PDF (239KB)(12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科学数据基础制度,激发科学数据创新活力——兼论“数据二十条”与国家数据局成立
周园春, 陈昕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11-14.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5
摘要102)   HTML14)    PDF (1768KB)(2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土地质量评价的省级农业地质大数据平台构建
徐佳, 康桂玲, 于林松, 赵玉岩, 刘敬兵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116-12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20
摘要101)   HTML5)    PDF (3308KB)(62)   

农业地质是地质科学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相结合的边缘学科。面向土地质量评价的农业地质调查涵盖了各种调查比例尺、不同调查对象、多种评价方法,产生各类多源、异构、多尺度和海量基础数据,文章从土地质量评价视角出发,围绕农业地质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开发进行探索实践。文章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和B/S网络结构,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和WebService形式的OLAP技术,借助C#和JavaScript开发地理信息共享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和Geodatabase进行数据管理,构建省级农业地质大数据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以往基础地质、农业地质、区域化探资料,挂接“地质云”(全国地质资料馆)公开馆藏资料,以地图结合图表的形式,直观、动态地展示了农业地质大数据信息。实现山东省农业地质“一张图”、大数据可视化、土壤监测预警、名特优产地环境辅助决策等典型应用。本次大数据平台针对农业地质典型应用进行了探索的研发,实现农业施肥精准化指导,对名特优产品的实现动态监测;面对不同尺度、不同时间的同源异构数据进行可视化对比、网格化比较,对地球化学指标周期性变化的观测,实现对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对土壤环境污染预警的作用。还通过分布式数据挖掘和多维数据分析,实现了省级多目标区域化探、中大比例尺土地质量调查及农业地质相关同源异构数据的叠加分析,即对格网数据时间变化走势的展现,构建了基于地学思维的农业地质检测应用接口,为今后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决策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成熟期油菜角果皮生化成分与反射光谱数据集
王克晓, 周蕊, 李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29-33.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0
摘要95)   HTML9)    PDF (1163KB)(67)   

高光谱技术为无损探测作物器官生化成分含量提供了有效途径,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中。油菜作物角果成熟期是油菜生育期内的重要阶段,其突出特征是叶片为角果所逐渐替代。但在目前的诸多研究中,无论是基于光学辐射传输物理模型,还是统计学上的经验模型,均较少有针对油菜角果高光谱与其生化组分间关系开展的研究。文章数据集为一套由油菜角果反射光谱和角果皮生化成分指标含量组成的数据集,包含利用ASD HandHeld 2手持式地物光谱仪采集的3个不同品种的油菜角果在4个不同成熟期的高光谱反射数据和与之对应的角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含水量等生化成分含量指标。该数据集可为油菜角果皮生化成分含量与反射光谱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靶施药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石航, 胡军, 李宇飞, 刘昶希, 张辉, 张建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2): 54-61.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208
摘要91)   HTML8)    PDF (652KB)(50)   

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是如今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靶施药机器人是农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对靶施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对靶施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技术点。分析了对靶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病虫害检测技术、对靶施药技术以及自主行走和控制技术,并阐明了这些关键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对靶施药机器人大多可以做到节省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效果,但其研发状态更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尚不能完全胜任实际生产任务。本研究可为对靶施药机器人研发的推进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畅通源头活水 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新格局
张利庠, 崔瀚予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21-23.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08
摘要90)   HTML6)    PDF (312KB)(1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的河南省干旱监测与时空变化研究
张兆旭, 肖月, 苟文涛, 崔津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76-86.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6
摘要89)   HTML5)    PDF (6400KB)(68)   

干旱这一自然灾害在近几十年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土壤退化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影响。干旱的发生是一个长期、连续且复杂的过程,是大气、土壤以及农作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选取2001—2020年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数据,以河南省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多年叶绿素荧光异常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基于分位数思想划分了干旱等级。论文最后利用产量、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等多种统计数据,分析叶绿素荧光异常指数与统计数据的相关关系,以及研究区多年干旱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抗旱防旱建议。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干旱指数和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受灾面积以及成灾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89、-0.54和-0.58。叶绿素荧光干旱指数和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呈现出高的正相关关系,叶绿素荧光干旱指数和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表明叶绿素荧光指数监测干旱是可行的。基于叶绿素荧光干旱指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计算了河南省干旱情况,分析研究区2001—2020年的干旱指标,发现河南省干旱程度总体减轻,干旱范围也大幅度缩小,干旱程度缓解,最后基于干旱监测结果为河南省抗旱防旱提出了4条建议性措施。本文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的河南省干旱监测与分析研究为河南省的防旱抗旱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条锈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陈丹, 杜娟, 周国雁, 武晓阳, 白晓东, 伍少云, 蔡青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2): 27-35.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205
摘要89)   HTML13)    PDF (441KB)(74)   

作物种质资源深入鉴定是育种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丰富的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但其条锈病抗性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Yr5Yr10Yr15的基因型分析,明确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条锈病抗性水平及3个已知抗病基因位点分布,为小麦条锈病优异抗性资源筛选与抗病基因发掘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在2022年嵩明试验点的田间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现免疫和近免疫材料38份,占14.62%;高抗材料93份,占35.77%;中抗材料46份,占17.69%;中感和高感材料83份,占31.92%。同时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明确260份云南地方小麦种质资源中携带Yr10抗病基因的材料为11份,占比为4.23%,携带Yr5Yr15抗病基因的材料均为0份。综上,260份云南地方小麦资源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条锈病抗性材料,免疫、近免疫及高抗材料占比为50.39%,并且未检测出已知抗病基因Yr5Yr15,推测上述材料很可能携带有未知抗病新基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2017年优势产区落叶果树农家品种倍性分析数据集
韦一金, 王晓丽, 李好先, 胡林, 樊景超, 曹尚银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34-39.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1
摘要85)   HTML7)    PDF (405KB)(55)   

果树农家品种又称地方品种,通常能良好地适应其所在地区的气候和生产条件,拥有丰富的基因型和遗传多样性,为果树品种改良提供重要基因来源。倍性与果树杂交亲和性关系密切,对果树倍性进行分析可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及杂交组合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数据集对2012—2017年在我国河南、湖北、湖南、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河北、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贵州、云南、四川、山东、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落叶果树重点分布地区和优势产区采集的落叶果树农家品种资源,包括石榴、猕猴桃、枣、葡萄和柿5个树种,分别对其进行检测、调查和倍性分析,形成数据集。数据以树种为单元,其中石榴232个,猕猴桃110个,枣61个,柿子62个以及葡萄57个,数据包含5个数据表,522条记录。包括检测日期、检测仪器、试剂盒、结果判定方法、序号、样本名称、采集地和图形数据等,该数据集揭示了农家品种的染色体倍性及其属间杂交的遗传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农家品种的细胞遗传学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全国性的果树农家品种倍性鉴定评价和育种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PSR模型的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估
周佳玲, 王卷乐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87-94.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7
摘要84)   HTML4)    PDF (2048KB)(56)   

蒙古国色楞格河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最重要的入湖河流,该流域的生态安全事关蒙古高原和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为了明晰色楞格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状态,本文提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模型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流程,以期通过评估应用为本区域可持续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考。首先对色楞格河流域土地覆盖进行分类,结合蒙古国官方统计数据,分析色楞格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而基于PSR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色楞格河流域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色楞格河流域内典型草地所占的面积最大约为16万km2,占总面积的53%,其次为森林,面积约为10km2,占总面积的32%,植被覆盖度较高。流域内生态环境响应以及生态环境状态都处于较安全等级,其中耕地面积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的影响较大。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土地退化面积及牲畜存栏量是造成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未来应加强这两方面的政策调控。总体而言,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处于较安全等级,可适度进行开发利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华北平原干旱监测及时空变化分析
张兆旭, 崔津, 苟文涛, 肖月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5 (1): 95-107.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30118
摘要84)   HTML5)    PDF (3831KB)(45)   

干旱是地区水资源供需失衡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干旱的发生是一个长期、连续且复杂的过程,是大气、土壤以及农作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干旱对全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监测干旱,对于工农业、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可以描述植被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从而反映出土壤水分状况。文章利用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二维特征空间建立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将两个指标的独特生态生理学意义结合起来,选取2010—2019年(共10年)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华北平原的干旱进行监测与分析,同时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重度湿润、轻度湿润、正常、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从年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分析华北平原干旱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体上华北平原2010—2019年的干旱以轻度干旱为主,且干旱情况呈现上升的趋势,干旱指数值从最低点0.580上升到了最高点0.602,分别出现在2011年与2017年,表明在近10年来,2011年的干旱程度最低,而2017年的干旱程度最严重;从季节角度分析,华北平原的干旱多发在夏季,夏季的干旱指数值为0.714;从月度角度分析,华北平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最高点与最低点分别出现在7月(0.736)与1月(0.446)。本文对华北平原的干旱研究为该地区的抗旱防旱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